新中国第一个女省委书记万绍芬:道不尽与江西人民的一片情
作者:孙晓飞  来源:大爱网  时间:2011-7-19  浏览:36388

 

【编者按语】

   “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共和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万绍芬发扬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践行“实事求是”理论,实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乃至造福多方的美好愿望。

离开江西多年后,记者问她“回望当年,您给江西留下了什么?又从江西带走了什么?”她回答道:“留下的,是我对江西人民的一片真情;带走的,是江西人民对我的一片真情。”

万绍芬如此自信的底蕴是什么呢?是道不尽的大爱之心。

让我们靠近芬芳之源,多一次感动吧!

她现在继续发挥着大爱的能量,余热增辉。

 

 

新中国第一个女省委书记万绍芬:

 

                道不尽与江西人民的一片情

                                     孙晓飞

 

 

新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万绍芬,在全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位政坛骄子曾被亿万群众广泛关注。20年,万绍芬走过了怎样不凡的人生历程?离开江西20年,她又有多少感人的故事,可以告慰一直关心着她的百姓?经过数月的不懈努力,20071212日下午,在中央统战部她的办公室里,带着读者的这些问题,记者终于采访到了万绍芬。

落座未已,记者问她:回望当年,您给江西留下了什么?又从江西带走了什么?万绍芬沉默了片刻:“留下的,是我对江西人民的一片真情;带走的,是江西人民对我的一片真情!”不大的屋子里,一种温暖的情愫倏然弥漫,记者品味着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深情大爱,让这句话久久萦系心怀。

 

 

超前的理念,独特的体会

 

万绍芬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中纪委委员,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1985年的616日,在中共江西省第八次党代会上,她以99%的高票当选为省委书记。

记者好奇地问:“您的当选,有什么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吗?”

万绍芬认真地想了想,坦诚地说:“我认为,一是时代的机遇。当时大批老干部退到二线,像我这样的一批比较年轻的干部被提拨到领导岗位上来。我是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也有着一定的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工作的经历;二是白栋材等老领导的推荐;三是中央对我的考察肯定;四是党代会代表们对我的信任,投了我的票。”

万绍芬清楚,一个女性省委书记,肩上的担子比别人更重。所以,她在就职演说上表示:不但“要对得起江西人民”,“还要对得起全国的妇女姐妹。”

万绍芬当选省委书记,令众多姐妹欢欣鼓舞。一个长期遭受丈夫打骂的农村妇女,在广播里听到这条消息后对丈夫说:你不能再打我了,我们有女省委书记了,再打,我就去告你!

万绍芬上任仅一个多月,就收到了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4699封信,写信人涵盖了各个社会阶层,还有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大部分来信,都是为我献计献策的。人们对我寄予着很大的期望。”

很快,万绍芬以她的魄力和胆略,赢得了江西省干部群众的好评;用她的政治智慧与有别于官场惯常风格的行事态度,也让老领导们感到欣慰。

翻阅《江西日报》,万绍芬当年的诸多施政理念,有些让人吃惊地“超前”:

1985年,她提出当干部就要“以权谋公,用权为民”;

1985年,早就取得了律师资格的她,亲自主持,带领省里几套班子学习法律,要求各级干部“严格依法办事”;

1987年,“姓社姓资”的争论还在中国大地成为日常的政治话语,万绍芬在九江考察工作时,旗帜鲜明地提出:“改革不能迟疑动摇,开放不能等待观望”,   

同是1987年,《江西日报》73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万绍芬的讲话:“凡是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就要坚持,就要支持和保护。”

记者问她,为什么当年改革何去何从还困扰着许多人的时候,您会超前地提出那样的见解?一向善于学习的万绍芬说:“关于改革开放,小平同志和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讲话。我经常反复研究这些讲话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意义,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边干边学,才有一些感悟和体会!” 

 

  不带老区人民致富,就对不起老区人民

 

 

“主政江西三年,您对自己做过的哪些事比较满意呢?”面对记者的提问,万绍芬喝了一口茶,笑着说:“满意不满意,要由人民群众来评说。”她接着说,“2000年,中央文献出版社结集数十位作者的有关文章出版了《共和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很多事情这本书里都讲了,老区建设、改革开放、使用人才和端正党风是我当时主要抓的几件事。”

老区建设和江西的改革开放,是万绍芬心目中的头等大事。万绍芬亲自担任江西省“老区建设委员会”主任,请省人大副主任、老红军谢象晃和一位副省长当副主任,成立了正厅级的“老建办公室”。“江西90多个县,78个是老区。不抓老区经济,不带老区人民致富,我们对不起牺牲的革命烈士,对不起老区人民啊。”万绍芬说。带着这样一份对老区浓厚的爱,万绍芬动员组织12000多名各级干部组成工作队到老区进行调研,要求大家发扬“三动精神”(动感情、动脑筋、动真的),一批批农村致富项目很快就启动起来。

她说,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十分关心江西的改革和发展,对江西的工作做出了“一个略高于,两个更大胆”的指示,即“江西的发展速度要略高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对内,要更大胆地搞活;对外,要更大胆地开放。”为了加快江西经济发展,万绍芬一班人提出开放九江、赣州两个“特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减轻、放宽、搞活”的政策,为招商引资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作风正派、行事低调、生活质朴、廉洁清正的万绍芬力倡选拨干部要任人唯才、任人唯贤,能为人民办事。她有一句名言:“有人什么都怕得罪,唯独不怕得罪人民。该得罪的,我就要得罪,只希望不得罪人民。”

她担任省委书记之前,省里购买了一批“奔驰”轿车,她上任后,建议将这批车分给江西“几老”,有关部门表示照办,但认为书记省长还是应该各分一部。分给她的那一部,她坚决不要,最后用于接待重回江西的老红军、老干部的专车,她一直坐着一辆旧“上海”。

见万绍芬谈兴正浓,记者问:“当时,江西查出了一桩轰动全国的省长腐败大案,这也是省委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果吗?”

万绍芬坐在椅子上的身体往前倾了倾,严肃地说:“这个案子当时是驻外人员等向中央举报、中央查办的大案,中纪委派刘丽英同志带队,在江西调查前后近一年的时间,才定案的。不要把这件事记在我万绍芬的头上,这个功,我可不敢贪。”

万绍芬视九江长江大桥为江西经济腾飞的一条“生命线”,上任伊始,就多方联络筹划大桥复建的事情。19863月,万绍芬在北京开会期间,专程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的家中,向他详细反映要求续建九江长江大桥的问题。19861127日,万里来到九江,现场察看几个桥墩刚露水面的“九江大桥”。198744日,国家计委经国务院批准,发文决定九江大桥继续上马!

大桥建成后,中央媒体的记者到九江去采访,那里的老百姓说,你们写九江大桥的建造史,一定要把“两万”(万里,万绍芬)写进去,他们是立了很大功劳的。

1988年,壮志未酬的万绍芬奉调进京。她主政江西的三年间,财政收入每年递增20%-30%,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老区各县乡启动了2000多个建设项目,修了2000多公里的公路。九江外贸港口、向吉铁路、滕王阁等工程也是那时开始兴建的。江西省经济的一池活水,被搅动起来,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党风廉政建设也上了新的台阶。

 

善架友谊之桥,广交各方朋友

 

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正部长级)的任上,万绍芬掀开了自己人生新的篇章。

在统战部及全国人大工作期间,她接待了600多个来访的团组,出访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万绍芬作为中共代表团团长,率团对古巴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受到卡斯特罗的亲切会见,驻古巴大使高兴地称赞万绍芬与卡斯特罗两小时的亲切交谈非常成功;不少国家的总统、议长、总理也对她这位来自中国的女部长、“女议员”给予了“高规格”的礼遇。她说,非常感谢我国驻外大使馆、领事馆。当然,她出访时更多地会见了当地的侨领和侨胞,传播友谊,增进了解,带去祖国的信息和问候。

文才口才皆出众的万绍芬,常有妙语脱口而出。“包二奶”曾经是香港的热门话题,万绍芬在接受香港记者访问时说:要“一国两制”,而不要“一国两妻”。在内地和香港传为一时佳话。

她为庐山蒋宋住过的“美庐”即兴题词:“美庐依旧,历史向前。祖国统一,众任在肩”,在场的港澳同胞无不感叹其用词精确、含义深远。

以“信念、勤奋、正直”为做人准则的万绍芬,在统战部期间主管港澳台侨、海外联络和经济领域里的统战工作,以其亲和、谦逊、诚恳、坦率的人格魅力和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大局意识、待人以诚的交友意识,赢得了广泛赞誉。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盛赞她“是非常值得尊敬和信任的人”,范徐丽泰称“她办事非常有诚意,在我们香港妇女中的影响很好,我们都很喜欢她”,孙中山先生的曾侄孙孙必达撰文称她为“我们敬重的挚友”,香港《文汇报》誉其为“中共高官中的干才”。

多才多艺的万绍芬还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有近百万字的作品。《我随习仲勋下乡记》《刘英大姐的中央苏区情结》《访南太平洋岛国散记》等文章刊发在《人民日报》《炎黄春秋》《作家文摘》等报刊上,有的作品还被选入中学教材。她为纪念胡耀邦诞辰90周年而创作的歌词《共青城的思念》经作曲家配曲刊发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歌曲》杂志上,后由著名音乐家徐沛东指挥、亚洲爱乐乐团演奏,制作成了光盘,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慈善事业奔忙,却不求任何回报

近些年来,身兼中华慈善总会荣誉会长的万绍芬,把许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公益慈善事业。98抗洪的关键时刻,她率团行程1400多公里,亲自将各方捐赠的价值7660万人民币的赈灾款物送达江西9个县的灾民手中;在捐资助学方面,经她介绍引资兴建的教学楼、科技馆、图书馆和农村小公园不下十余所,加上经她引资设立的奖学基金、助学基金,仅江西一省就在2000万人民币以上。对陕西、甘肃、贵州等省的扶贫及公益事业也尽心奉献,不遗余力。人家捐资助学,她也责无旁贷地解囊相助,仅去年就捐出了3万多元。“给别人带来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她说。

万绍芬筹善款靠她自己清廉的名声、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靠她有保障善款绝对用到善处的方法:凡捐款有严格的手续,自己也不过手一分钱。慈善家们同意捐钱,万绍芬牵线双方见面并签订协议后,捐助者直接把钱打到公家的帐户上。引资、捐资建的学校奠基,不管她有多忙,她都尽量赶过去参加典礼;学校发奖学金或者助学金,她也尽量参加发放;学校建成了,她建议被捐赠单位,一般以捐赠者的名字命名大楼;另外,还嘱人必写一篇古意盎然又感人肺腑的“记”:把捐资人的事迹刻在大楼上。这些举措,既弘扬了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又充分体现了捐赠者的意愿,受到各方人士的好评。

一家香港媒体描述精力充沛的她每天都在“为中国慈善事业奔忙”,评价她是“全身心地投入,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儿,却不求任何回报。”

记者问她:“今后有什么打算?”万绍芬说,自己最近在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做好目前所担任的社会工作,还要继续做点捐资助学、公益慈善和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事情,继续写点东西,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她目前正到处积极呼吁宣传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减少食物垃圾。她说,让青山绿水与人类共存是世纪的呼唤,是最大的善举!

赵朴初先生曾书赠她一帧题幅:“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记者从中读出了万绍芬美丽而圣洁的人生境界!

【万绍芬简介】

 

万绍芬,女,新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江西南昌人,19308月出生,大学经济系毕业。1948年参加中共地下党活动,1949年参加工作,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后历任青年团南昌市委副书记、共青团中央委员等职,“文化大革命”中进“牛棚”受迫害。后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正部长级)、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正部长级)、全国人大常委。

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中共十四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八届全国人大常委、华侨委员会副主任,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委员。取得律师资格,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她做人的格言、道德准则是:“信念、勤奋、正直”。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她是一位在海内外有影响的女领导干部,被收入英国剑桥名人传记中心出版的《世界妇女名人传》、《亚洲名人传》,香港出版的《世界当代名人录》,以及我国有关部门出版的《中华巾帼第一人》、《今日女部长》、《当代中国政坛女杰》等名典。2000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共和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一书。2009年,被收录《巾帼英雄》邮册。

 


                                                                            选自《大爱不倒》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汇聚 | 互信同心 | 大爱基地
Copyright @ 大爱网 All right reserved.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296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