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前辈朱旦华的“遗嘱
作者:陈干群 刘勉钰  来源:大爱网  时间:2015-11-27  浏览:5481

2005 10 月,朱旦华给省政协党组亲笔写信,对省委照顾解决老同志新住房,表示衷心感谢,请求组织上把自己的住房指标留给更需要的老同志。还表态,她死后现在住的房子也交公。

 

革命前辈朱旦华的“遗嘱”

文/陈干群 刘勉钰

 

 

1935年朱旦华在上海

朱旦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第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第五届政协副主席。她于1937 年从上海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派往新疆工作。新疆当时的统治者盛世才叛变后,她被捕入狱。经过党中央的营救,她于1946 年回到延安,分配在中央妇委工作。1949 7 月南下江西,历任江西省妇联宣传部长、秘书长、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54 年任省妇联主任、党组书记。1983 年任省政协副主席。2010529日,令人尊敬的革命前辈朱旦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南昌逝世。生于1911 年的她,走完了100 年的人生历程。

朱旦华革命阅历非常丰富,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原名姚秀霞,1911 12 26日出生在浙江宁波慈溪庄桥镇。父亲靠经营传统土布起家,布店先后开到了宁波、上海。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父亲的国布店很快被日本的洋纱、洋布所挤垮。天资聪颖的姚秀霞从小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父亲国布店的破产和逼债,又使她懂得了世态炎凉。她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在上海念初中时,其征文曾被“左联”作家茅盾创办的《中国的一日》选登。因家境衰落无法继续读高中,她只能选择学费低廉又不收生活费的高中师范科,毕业后留校做了一名办事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 年她由上海地下党介绍去了延安,考入陕北公学,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 2 月,党中央应握得新疆军政大权的盛世才的请求,派出第一批干部到新疆工作,姚秀霞就在其中。她到达迪化后,被分配到省立迪化女子中学任教导主任,还被选为新疆妇女协会常委兼宣传部长,不久,被增补为新疆省政务委员。在赴新疆途中,她化名为朱旦华,此后这个名字竟陪伴了她终生。

1940 5 月,29 岁的朱旦华在新疆与中共中央派驻新疆做统战工作的毛泽民结婚。毛泽民是毛泽东胞弟,19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闽赣省革命委员会财政部部长、新疆省财政厅厅长、民政厅厅长等职。1942 年新疆地方军阀盛世才由联苏联共转向投蒋反共,将毛泽民和陈潭秋、林基路秘密逮捕,1943 9 月惨遭杀害。朱旦华和其他被派赴新疆工作的共产党员也全部被捕。朱旦华在狱中团结难友,坚持斗争,“百子一条心,争取集体无罪释放回延安”, 1946 7 月取得胜利。饱尝4 年铁窗苦难的129 名中共在新人员以及他们的家属(其中不少还是孩子),终于回到党中央、毛主席的身边。

朱旦华在1949 年南下前夕,与新疆监狱难友方志纯结为伴侣。

方志纯是方志敏烈士的堂弟,192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闽赣革命根据地。1941 年由苏联学习回国,滞留新疆。1943 年被捕入狱,直至1946 年经党中央营救获释。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西省副省长、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江西省省长、省军区第一政委、省政协主席等职,1993 年去世。

方志纯、朱旦华以方志敏为榜样,廉洁奉公,生活简单朴素。他们的接待室和卧室连在一起。客厅不到10 平方米,里面都是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西:紧靠北面墙摆着一张四方饭桌,两张长方形木板凳,一张长条沙发,一张木茶几,还有一张老人自用的藤椅。饭桌上端的北面墙上,张贴着一幅毛泽东主席的标准像;客厅西面墙上,挂着方志敏烈士的《清贫》。朱旦华在省妇联工作,经常深入群众,和妇女姐妹心连心。在20 世纪50 年代,她还经常下乡调查研究,和妇女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妇女半边天”的口号,就是她最早在江西修水县和妇女们一起劳动时总结出来的。汇报上去后,首先得到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的称赞,后又得到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她德高望重,许多老同志都尊称她为“朱大姐”。

朱旦华逝世前后,各级领导都非常关心,以各种方式表示慰问和悼念。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人们,都拿到了一份《朱旦华同志生平》。《朱旦华同志生平》介绍了朱旦华的革命经历和优良品德。隆重而少见的遗体告别仪式,折射出人们对朱大姐的深切怀念之情。

有一件事,特别扣人心弦,令人感动不已。2005 10 月,朱旦华给省政协党组亲笔写信,对省委照顾解决老同志新住房,表示衷心感谢,请求组织上把自己的住房指标留给更需要的老同志。

20001226日,朱旦华在湖南湘潭韶山毛主席故乡

此事传开以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人民群众对朱大姐更加敬佩。有的说:“朱大姐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有的说:“朱大姐了不起!”更多的人说:“现在像朱大姐这样的高级干部不多见。”有的评论说:“千古绝唱。”但也有人问是否确有其事。由于笔者曾多次访问过朱大姐及其家人,因而有幸看到朱大姐写的这封信的复印件。

信的原件已经存入江西省政协的档案。朱大姐去世后的第二天,省政协主席傅克诚叫人从办公厅的档案柜里面,找出了5 年前朱大姐写给省政协并转省委的亲笔信,并复印给其家属子女。信的落款时间为2005 10 15 日。那时,她身体状况良好。在写信的头一天,省委、省政府为纪念方志纯同志诞辰100 周年举行了座谈会,这不能不引起老人感慨万端。她想到自己年事已高,有些事情必须早作交代,并向组织上表明态度。她在信中说:

“我一九三七年只身从上海去延安参加革命,在将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坐过敌人的监牢,也被下放劳改过。但我从不后悔,只觉得自己为党和人民所作的贡献太少。毛泽民烈士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方志纯同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们永远是我也是我的子女们学习的榜样。我已九十多岁了,我想在现在住的房子里继续住下去,我死后,房子交公。我还有一点存钱,交给我的大儿子,全部用于我的后事开销,尽量不要再给组织增加负担,我认为,毛泽民烈士和方志纯同志的革命精神和优良品格,是留给子女们最宝贵的遗产。”

信中还特别谈道:

“最近得知,省委要以低廉的价格为一些老同志,包括我,提供新房子,我理解并感谢省委对我们这些老同志的关心和照顾。”“ 趁我现在头脑还清楚,正式向领导表明:我不要买新房子,请组织上把这个指标留给那些比我更需要的老同志吧。同时,也请领导监督,不许任何亲属打我的旗号,利用这个指标。”……“ 这是我认真思考后做的决定。也是我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遗嘱吧。”

据说,省里是按正省级(因方志纯曾任江西省省长)分配给朱旦华住房,是一套含地下室和车库的两层楼别墅。但朱大姐没有要,也不让她的子女亲属要。朱大姐的骨灰于2010 12 19 日迁离南昌的住房,在她100 岁生日那天(1226 日),在上海故乡安葬。朱大姐遗嘱中所述的内容,都做到了,就如同战争年代牺牲的英烈们一样,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朱大姐的信打动了许多人的心。她这种大公无私、高风亮节、两袖清风、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陈干群,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常务顾问、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顾问;刘勉钰,南昌大学教授,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汇聚 | 互信同心 | 大爱基地
Copyright @ 大爱网 All right reserved.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29600号